安德烈·卡普萊特是一位法國作曲家和指揮家,現在主要透過他對克勞德·德布西作品的編排而聞名。 他在音樂教育期間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獨創性,並於 1901 年領先於莫里斯·拉威爾贏得了羅馬大獎。他成為克洛德·德布西的密友,有時擔任翻譯,並為德布西的《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道者》編曲了部分內容。他也與德布西合作編排了《La Boîte à joujoux》。 1911年,卡普萊特準備了德布西的《兒童角》的管弦樂編曲,該管弦樂作品與他為貝爾加瑪斯克組曲中的《月光》編排的管弦樂作品可能是他的作品中演奏和錄製最廣泛的例子。 卡普萊特本身就是一位作曲家,但遺憾的是,他的創新作品大部分都被忽略了。特別有趣的是他對聲音的器樂運用,如1909 年的《聲樂與器樂七首》和1923 年類似清唱劇的《耶穌鏡》,其中以“女性合唱”為特色,伴奏角色卡普萊特稱為「伴奏之聲」 」。他也根據愛倫坡的短篇小說《紅死病的面具》創作了兩部作品:為豎琴和弦樂四重奏而作的幻想小說,以及管弦樂交響曲《胭脂面具》。 卡普萊特於 1910 年至 1914 年間擔任波士頓歌劇院指揮